有经验的购房者都知道,购买新房时一定要计算新房的公摊面积有多少,那么,在看房选房时所计算出的公摊面积为多少比较合适?
一般来说,7层以下的住宅公摊率在7%到12%之间比较好,7层到11层的住宅公摊率为10%到16%,12层到33层的住宅公摊率为14%到24%,楼层越高,公摊率就越高,因为高楼层的建筑除了有电梯和楼道外,还有管道井、强电井等公共设施,如果是别墅类住宅,其公摊率一般是1%到8%。
一、公摊面积对购房有什么影响?
1、影响购房成本
如果公摊面积过高,那么势必会导致购房者的购房成本增大,如果购房者在买房的时候需要分摊的共同面积比较低,那么购房者的购房成本肯定就会要少一些,这样得房率就越高。一般来说,公共设施、走廊、过道越多,公摊就越大,因此塔楼公摊多于板楼,这也是很多人倾向6层板楼的缘故。所以,在购房者买房的时候,去购买公摊面积比较低的房屋是比较经济和实用的。
2、影响居住舒适度
如果大家购买的房屋公摊面积比较低,那么肯定是会影响居住舒适度的。在大家买房的时候不是说公摊越低越好,因为很多低公摊都是以牺牲小区居住品质为交换条件的:公共设施(如电梯数量)规模会大幅缩减,公共楼梯、过道、门廊等一般比较狭窄阴暗,如果大家长期居住在这样的小区里面,那么肯定是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品质的,所以在大家买房的时候也不要太过追求低公摊率。
3、影响升值空间
由于现在的购房者买房子都是要看公摊面积这一点的,房子的面积大小是和房屋的总价有着很大的关系的,所以很多购房者在买房的时候都希望公摊面积可以小一些,但是公摊面积却并非越小越好,举例说明一下,就比如电梯间,如果电梯间公摊面积太小,那么多人出入时,就会显得比较拥挤,居住体验性极差。所以,在买房时,不要刻意追求低公摊,只要公摊面积合适即可。
二、关于公摊面积有哪些事项需要注意?
1、查阅相关资料
在进行房屋兼职时有些不良开发商可能会擅自改变了楼盘的规划,导致购房者的公摊面积变得不合理,房子的性价比就会下降,所以,大家在买房时要查阅相关资料,也可以聘请律师查询所购房产的相关文件,包括但不限于最终设计图纸、最终面积测量报告等等。
2、了解公摊系数
每栋楼都有公摊系数,公摊系数和建筑形态以及房屋楼层有一定关系,不同的建筑形态和楼层的就有不同的公摊系数,就比如一栋房子7层以下的住宅,公摊系数就是7%-12%,而7层以上11层以下的公摊系数就是10%-16%,在购房之前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公摊系数,并以此来计算公摊面积是否合理。
3、合同写入公摊面积
在了解房屋时,有时候购房者与开发商会对公摊面积进行口头约定,这些口头约定一定要写入购房合同,包括但不限于公摊面积的大小、位置、单价等等,只有这样,你才能避免未来开发商随意加大公摊面积,以及肆意涨价。
4、索要公摊数据
在了解楼盘时,购房者有权向开发商索要公摊数据,这是购房者享有的知情权,这些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套内建筑面积之和、不应分摊的建筑面积等等,只有掌握了这些数据,大家才能更好地计算自己的公摊面积。
5、公摊面积并非越小越好
虽然公摊面积也会计入购房者的购房面积内,让购房者的购房费用增加,但也并不是公摊面积越小越好,如果公摊面积变小,那电梯间、过道的空间就会变小,每天进进出出、过上过下这么多人,就会显得比较拥挤,居住体验性极差。所以,在买房时,不要刻意追求低公摊,还是要保证公摊面积额合理性。
以上就是有关公摊面积的相关内容,通常而言,住宅公摊面积在80%到90%是比较合适的,如果计算得出的公摊面积在80%左右,房屋性价比是不会太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