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在看房选房时,会特别关注新房的得房率有多少,但得房率并不是越高越好,那么,得房率到底为多少才比较合适呢?
得房率在不同类型的房屋上有着不同的得房率,如果得房率太低,性价比不高,如果得房率太高,小区配套面积少;通常来说,如果是高层住宅,得房率一般为78%-85%;如果是小高层住宅,得房率一般85%-88%;如果是多层住宅,得房率一般为88%-95%,对住宅而言,得房率只要达到80%以上,居住舒适度算是不错了。
一、得房率如何计算?
1、购房者在选择楼盘的时候,得房率是其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得房率就是购房者在买房时看中的户型明明是宽敞精致,收房时却觉得房屋逼仄狭窄所涉及到的问题。
2、得房率=可供住户支配的面积(也就是套内建筑面积)与每户建筑面积(也就是销售面积)之比。
3、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建筑面积。
4、销售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分摊得公用建筑面积(俗说“公摊面积”)。
二、影响得房率的原因有哪些?
1.房型结构(几梯几户)
影响得房率的最直接的因素就是公摊面积。比如说一梯多户与一梯二户的公用面积相差不了多少,但是随着户数和总套内建筑面积增加,则每户需要分摊的公用面积将减小。
2.楼盘形态
一般来说高层的得房率最低,小高层占中等,而多层得房率较高。
3.物业类型
板式得房率最高,叠式得房率占中等,点式得房率则较低。
4.公共活动区域大小
高端物业一般会建造高挑大堂、宽敞电梯、室内车库、花园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公摊面积,因此得房率相对较低。
5.何种面积不算做公摊面积
会所、私人车库等独立使用功能的空间;警卫室、管理用房、设备房;售楼部门自营、自用的房屋等。
得房率并不是越高越好,当然也不是越低越好,在看房选房时,只要得房率在一个合适的区间内,比如住宅的得房率在85%左右,相对来说是比较实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