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购房者在收房时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得房面积比购买面积少了十几平米,这是怎么回事?其实,这和公摊面积有关。
公摊面积是指由整栋楼的产权人所共有的整栋楼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积。
包括大堂、公共门厅、过道、走廊、楼梯间、垃圾道、电梯井、管道井、设备间、变电室、值班警卫室、共用墙体等。不包含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供出租或出售的车位、车库,公共休憩的设施和架空层。
一般来说,公摊面积=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但多层住宅建筑的公摊面积需要先算出整幢房屋的公摊系数,再按幢内各套内建筑面积比例进行分摊。
买房时,购房合同中会标明公摊面积,根据公式计算出公摊系数,再对比不同楼宇的公摊率,就能知道自己购买的房子是否在正常公摊范畴。另外,公摊率是总公摊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公摊系数是总公摊面积占总套内建筑面积的比例,总套内建筑面积总是小于总建筑面积的,所以对于同一主体来说,公摊系数总是大于公摊率,在购房时,要注意公摊率替换公摊系数的情况。
为什么楼层越高公摊越多
一般的住宅建筑7层及以上必须设置电梯;12层及以上,电梯不应少于2台,其中必须有一台兼具消防电梯功能;19层及以上,电梯不应少于3台,其中必须有一台兼具消防电梯功能。可见楼层越高,电梯的数量越多,电梯空间计算在公摊面积之内。
承重墙更厚:承重墙的水平投影面积也算在公摊面积当中,在楼层越高的情况下,承重墙遭受的压力越大,高层住宅的墙体自然要比小高层的墙体厚一些,公摊面积也就更大。
消防面积更大:楼层越高,居住的人口也就越多,一旦遇到火灾、地震等突发情况,需要更大更多的消防通道去疏散人群,甚至需要增加消防层,提高高层住宅的安全系数,由此增加公摊面积也在情理之中。
公摊面积越小,意味着得房率越高,购房者花在不可支配面积上的钱相对较少。需要注意的是,公摊面积过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体的美观和居住的舒适度。电梯数量不足,影响居民出入楼栋;楼道楼梯过窄,大型家具家电搬运不便;消防空间不够,有安全隐患……由此给生活带来不便,就得不偿失了。